輸入
明代书院讲会研究
輸入
明代书院讲会研究
- 出版社
-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- 出版年月日
- 2025.03
- 価格
- ¥6,853
- ISBN番号
- 9787522849508
- 在庫
- お問い合わせください
- 説明
- 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,开展包括藏书、读书、教书、讲书、修书、著书、刻书等各种活动,进行文化积累、研究、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。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史上,明代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。全国各地皆有书院,且总量在2000所以上,超过此前唐宋以来历代书院的总和,可谓前所未有的繁荣。明代书院因与王、湛之学的结合而大盛,王门后学乘学术与书院一体辉煌之势,结成诸多学派,不仅涉足地方文化建设,在民间规范百姓,移风易俗,使书院具有了平民化特色,而且以同志相尚,品评人物,讽议朝政,使书院又具有了社团化、政治性倾向。而书院如此之盛势与特色,皆与讲会有关。讲会源于书院教学,经王、湛及其后学倡导、推广之后,而又每出于书院之外。当年的情形是,联友共学,随地举会,随缘结会,甚至会如家常茶饭,无地不有,无岁不举。但作者并不因此而认为,“书院”“讲会”是并行而互不相属的关系,且从会无定所的无奈中,揭示出随地举会,归之书院的讲会的发展趋势,并试图复原“书院讲会”的真实场景,重构明代书院的历史谱系。通过实证和统计分析,该书揭示出会讲活动的组织因素,以及讲会和会讲的训释互通现象,因而主张取广义,而用“讲会”一词来泛指书院所举、所组之会。明代书院讲会,依据其讲学所涉学术程度的深浅,大体上可以分成学术型、教学型、教化型等三种类型,它们大致指向学人、学生、平民等三种不同的人群,是书院创造、传播、普及文化功能在明代的一种具体体现。虽然学术型、教化型讲会的称谓是首次提出,但其所涉内容、成就及贡献,已经被学术界认同。而书院教学之会因为讲求“科举之学”,却历来遭人鄙视。其实举业、圣学原非两事,要经营好“科举之学”并非易事,该书所引三十余部著作书目所构建的应试科举的知识体系,实际上也已涵盖当年传统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,成功的“科举之学”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不息的重要保证。